A股收评:沪指创近10年新高 2.76万亿成交额见证历史时刻!

热点 (2) 2025-08-18 18:17:57

A股收评:沪指创近10年新高 2.76万亿成交额见证历史时刻! (https://www.olegood.com/) 热点 第1张

A股收评:沪指创近10年新高

  【A股收评:沪指创近10年新高】8月18日,中国资本市场迎来历史性时刻。沪指以0.85%的涨幅收报3728.03点,盘中突破3731.69点创下自2015年8月以来的近十年新高;深成指、创业板指分别以1.73%和2.84%的涨幅突破2023年4月和2月高点;北证50指数更是以6.79%的涨幅刷新历史纪录。全天沪深两市成交额高达2.76万亿元,较前一交易日放量超5196亿元,创下2024年10月以来的新高,A股总市值首次突破100万亿元大关。盘面上,AI硬件与大金融成为绝对主角。液冷服务器概念股掀起涨停潮,曙光数创、高澜股份、强瑞技术等十余只个股封死涨停板,背后是算力需求激增与数据中心节能改造的双重逻辑。CPO(共封装光学)概念同步走强,德科立、锐捷网络等企业股价创历史新高,印证了光模块在AI算力传输中的核心地位。金融板块的爆发更具标志性意义。券商ETF(512000)近一周累计涨幅达8.55%,在可比基金中排名第一,最新规模突破267亿元创半年新高。指南针、同花顺等金融科技龙头双双续创历史新高,显示市场对资本市场改革红利的强烈预期。中信建投证券分析指出,注册制深化、交易机制优化、中长期资金入市等政策组合拳,正在重塑券商业务结构,财富管理与机构业务占比提升带动估值重构。值得关注的是,市场呈现出明显的"指数行情"特征。尽管全市场超4000只个股上涨,但煤炭、贵金属等周期板块逆势下跌,反映出资金向成长赛道集中的趋势。这种结构性分化在北证50指数上体现得尤为明显,该指数年内累计涨幅已超120%,成为本轮行情中最耀眼的"明星"。"天量成交额的背后,是政策、资金与情绪的三重共振。"某大型券商策略首席分析师指出。从政策层面看,"活跃资本市场"导向持续强化,8月5日两融余额时隔十年再次突破2万亿元,8月13日沪深北三市成交额重回2万亿元上方,显示杠杆资金与场外资金正在加速入场。

  资金面的变化更为显著。券商ETF近11个交易日中有7日呈现资金净流入,合计"吸金"2455.94万元,机构投资者通过ETF布局市场的趋势明显。个人投资者情绪同样高涨,某头部券商APP数据显示,8月以来新开账户数环比增长超50%,其中90后、00后投资者占比首次突破40%。

  情绪面的催化作用不可忽视。北证50指数的爆发具有典型示范效应,该指数自2024年10月启动以来累计涨幅达300%,其成分股多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契合国家战略方向。这种"赚钱效应"通过社交媒体快速扩散,形成"指数涨-资金入-指数再涨"的正向循环。

  站在历史性的关口,市场对后市的分歧也在加剧。乐观者认为,当前行情与2014-2015年牛市有本质区别:本轮上涨由业绩驱动,券商板块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正增长,AI产业链企业订单饱满,这种"基本面支撑+政策催化"的组合更具持续性。

  谨慎者则提醒关注三大风险点:一是技术面压力,沪指3731点上方是2015年牛市密集成交区,套牢盘解套压力巨大;二是资金面隐忧,两融余额占流通市值比例已升至2.8%,接近2015年峰值水平;三是外部环境不确定性,美联储加息周期尚未结束,全球流动性收紧可能引发外资回流。

  "市场永远在贪婪与恐惧之间摇摆。"某私募基金经理表示,"当前最重要的是保持理性,既不要被历史新高冲昏头脑,也不必因短期波动惊慌失措。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均衡配置、控制仓位、聚焦优质资产,仍是应对不确定性的最佳策略。"

  抛开短期波动,本轮行情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资本市场改革红利的持续释放。从注册制全面推行到退市制度完善,从交易机制优化到中长期资金入市,一系列改革举措正在重塑市场生态。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A股IPO融资规模同比增长30%,再融资规模增长45%,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显著增强。"中国资本市场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证监会相关负责人近日表示,"我们将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方向,持续深化改革,完善基础制度,打造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当沪指的K线图突破十年桎梏,当2.76万亿的成交额刷新历史纪录,这不仅是数字的跃升,更是中国资本市场迈向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在这场历史性的变革中,每一个参与者都是见证者,更是建设者。正如某资深投资者所言:"市场的短期波动无法预测,但改革的方向坚定不移。只要坚持价值投资,与时代同行,终将收获时间的玫瑰。"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