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阅读】
市场估值重心上移,上市公司股东及董监高的减持套现活动也渐趋活跃。9月8日晚间,沪深北上市公司密集披露新的减持计划公告。
据Choice金融终端统计,今晚,包括(831278.BJ)、(300192.SZ)、(300586.SZ)、(300793.SZ)、(301199.SZ)、(300066.SZ)、(301390.SZ)、(300398.SZ)、(300603.SZ)、(300748.SZ)、(301510.SZ)、(603127.SH)、(688031.SH)、(601188.SH)、(688789.SH)、(603583.SH)、(688669.SH)、(688660.SH)、(688121.SH)、(600619.SH)、(688356.SH)、(600577.SH)、(603179.SH)、(002712.SZ)、(002394.SZ)、(003019.SZ)、(300480.SZ)、(300651.SZ)、(002215.SZ)在内的至少29家上市公司,集中披露公司股东或董监高的最新减持计划。其中,不乏一些近期二级市场“明星”公司的身影,如本季度涨幅超90%的海立股份,以及9月以来股价涨幅超30%的新泉股份等。
不止今晚,据统计,自9月以来的六个交易日中,已有近130家A股公司发布了股东减持计划的预披露公告,同比去年9月的前六个交易日,这一数字是50余家上市公司,当前同比增幅已超100%。
从今晚的减持公告所涉公司来看,主要集中于备受市场追捧的几个“明星赛道”。
首先是先进制造产业链,包括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新泉股份、冷暖关联解决方案及核心零部件业务和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海立股份、线性驱动系统及设备商捷昌驱动、特种电磁线相关供应商精达股份等。此外,因AI而火爆的TMT赛道也是减持多发领域,包括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为核心业务的星环科技、人机交互智能终端解决方案商宸展光电等。
其中,海立股份自今年7月开始,受网络上重组等传言的刺激,股价开始暴涨,整个7月股价涨幅超35%。尽管海立股份在8月曾多次公开表示“网上传播的涉及公司的借壳、重组、资产注入等相关事项均为不实信息”,但未能改变公司涨势,8月份公司股价再涨超55%。今晚公司披露的减持计划显示,公司控股股东电气控股拟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减持不超过1073.34万股公司股份,减持比例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1%。
除海立股份外,今年9月以来,还有多个减持计划引发市场的高度关注。如金融信息服务巨头(300033.SZ)。公司自去年9.24行情启动以来,股价最高涨幅已接近300%。9月5日晚间,同花顺发布股东减持预披露公告,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长易峥及股东凯士顺拟合计减持不超过138.31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26%。值得一提的是,董事长易峥此次给出的减持理由系“让渡市场参与机会”,引起投资者高度讨论。
另一方面,并非所有股价高涨后启动减持的上市公司都有持续向好的业绩作支撑,部分涉及减持的公司近年业务发展难言顺利。
如由家电行业“跨行”新能源的(002860.SZ)。9月7日晚间,公司公告实控人及四名高管计划合计减持不超过948万股。今年,公司股价累计涨幅超过30% ,但公司基本面却难言乐观。据财报,2024年星帅尔营收与净利润双双下滑近三成 。尽管今年上半年业绩看似迎来“困境反转”,但扛起其“第二增长曲线”大旗的光伏组件业务,毛利率仅为5.92%,传统主业家电零部件的营收则仍在萎缩 。
此外,也有不少上市公司股东不急于在此时“离场”。
如近期入局具身智能的(002527.SZ)就是一个“引而不发”的案例,公司董事王春祥曾在5月预披露减持计划,但据今晚公告,截至减持期满,其未实施任何减持。无独有偶,(300102.SZ)今晚亦公告称,股东和君正德基金拟提前终止今年6月11日发布的减持计划并自愿承诺于今年12月31日前不减持公司股份。
延伸阅读
上周80家A股公司披露减持高管过去三年已6次减持
据投资快报梳理统计,上周(9月1日至9月7日)A股市场共有80家上市公司披露股东减持计划,合计拟套现金额达125.94亿元。此次减持涉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等24个行业,既有控股股东、高管等内部人士,也包括私募股权基金、产业投资机构等外部股东。
若按公告日收盘价计算,此次拟减持的金额区间跨度较大,最高拟减持金额达到16.45亿元(),最低拟减持金额为117.21万元();若按拟减持比例上限计算,最高拟减持比例占公司总股本最高达到7.11%(),最低则是0.0083%()。
进一步分析减持比例,计划减持比例达到3%及以上的企业有23家,涉及金额达45.79亿元,占总金额的36.36%;计划减持比例在1%~3%(不含3%)之间的企业有24家,涉及金额达到60.69亿元,占总金额的48.19%;计划减持比例在1%以下的企业达到33家,涉及金额为19.47亿元,占总金额的15.46%。
根据同花顺iFinD数据,上周发布减持计划的80家公司分布于25个证监会(新)一级行业,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14家)、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8家)、专用设备制造业(8家)位居减持企业数量前三,合计占比达37.5%。若按计划减持上限计算,上述排名前三的行业潜在套现规模达57.55亿元,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拟套现约31.65亿元;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拟套现约12.45亿元;专用设备制造业拟套现约13.45亿元。合计套现金额占总套现金额达45.70%。
综合财联社、投资快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