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智驾网)
主机厂自研智驾最终可能皆以竹篮打水一场空结束。
文丨智驾网 雨来
编辑丨雨来
2025年正进入尾声,有人面对刺骨的寒风,有人与冬日的暖阳相遇。
创业者的情感并不相通。
虽然很多同行不认同Momenta CEO 曹旭东所言「2026年智驾将三分天下」的论断,但智驾行业正在收敛是毋庸置疑的。
一方面主机厂依然没有放弃自研路线,他们在利用最后的时间窗口一边多方下注,一边整合内部智驾团队;另一方面背靠主机厂的智驾公司也未必安全。
突传原地解散的毫末智行和获得一汽36亿元战略投资的卓驭科技正代表了当下主机厂的决绝。
11月22日,有多名相关人士告诉智驾网,背靠的毫末智行公司内部群发布「停工放假通知」,称基于公司经营现状,决定自24日(即今日)起,公司及分公司全部在职员工停工放假,复工时间另行通知。
这与当年极越汽车的原地停摆如出一辙。
不过,智驾公司的停摆引发的波动要远远小于一家汽车公司的破产。
毫末智行目前尚有员工近300名,分布在北京、保定等地。
在毫末员工开始为薪资发放、社保公积金缴纳以及赔偿方式尝试维权之际,实际困在毫末项目中的远不止这些员工,也包括董事长张凯、CEO顾维灏,以及长城汽车集团董事长魏建军。
毫末智行在财务上陷入危机、停摆之前,更深一轮的博弈发生在投资人与毫末智行的实际控制人魏建军之间。
毫末智行最终是走破产清算之路还是魏建军先行启动回购,让投资人脱困再行解散,双方并未达成一致。
01.
毫末智行投资人与魏建军的博弈
毫末智行成立于2019年11月29日,注册资本超过1.5亿元人民币,其前身是长城汽车智能驾驶前瞻部。
其最初成立之初,曾自称是中国版的Cruise,也就是「车企+智驾公司」模式。
这一模式最大的优势即是因为背靠主机厂,有利于其产品迅速落地量产,这也是其早期能获得众多投资的原因。
早在2021年,毫末智行即对外表示实现了亿级营收并自称为中国首个实现自动驾驶技术量产的企业,其业务涵盖乘用车智能辅助驾驶、末端物流自动配送车及智能硬件三大领域。
据智驾网统计,毫末智行共计进行了7轮融资,估值最高超过10亿美元。
其背后的投资财团和机构有长城汽车、高通、阿里巴巴达摩院、美团战投、腾讯、百度、高德、首钢基金、高瓴创投、九智资本等。
最近一次公开融资信息发生在2024年12月,完成了B++轮融资,据称,随后毫末智行启动了科创板上市的筹备工作。
当前,毫末智行共有19位法人股东, 公司最终实控人为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
其中保定市长城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持股27.5247%,河北雄安长城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持股26.2145%。股权穿透显示,魏建军受益股份约37%。
而当下的毫末智行最终是走破产清算之路还是魏建军启动回购,先让投资人脱困再行解散,双方并未达成一致。
据知情人士向智驾网透露,毫末智行多位投资人表示,魏建军在事实上违背了为毫末智行引资时的承诺:
一是长城汽车旗下车型的城市NOA没有采用毫末智行的智驾方案;
二是投资了与毫末智行有竞争关系的元戎启行。
在毫末智行原地停摆之前,投资人已要求魏建军回购股份,但双方的矛盾是依照毫末智行最高的10亿美元估值回购,还是重新评估按照当前价值回购。
与制造企业不同,毫末智行没有固定资产,是核心的价值是智驾算法,一行行的代码,应收账款最大的客户也即是长城汽车,按照现有价值评估,毫末智行的估值已大幅缩水。
02.
主机厂主导的智驾团队悉数倒闭了
毫末智行的未来如何?据知情人士向智驾网透露, 大概率是破产清算,少数人回归长城汽车集团。
这一幕在今年5月28日的大卓智能身上已预演了一次。
相比而言,大卓智能比毫末智行的命运更为平淡。
自2023年2月,奇瑞汽车成立大卓智能控股80%,引入前特斯拉Autopilot核心开发者、前小鹏自动驾驶研发副总裁谷俊丽出任CEO至2025年5月12日宣布解散,相关业务回归奇瑞集团的“奇瑞智能化中心”,历时不过两年三个月。
广汽投资的禾多科技则倒在了2024年8月,成立于 2017 年 6 月的禾多科技曾累计融资十多亿元人民币,曾是广汽在智驾领域的重要支点,但在曾经只有广汽一家客户的情况下,因产品多次未能按时交付,失去了主机厂的信任,倪凯最终解散了研发部门,遣散了员工。
可以说,当下主机厂主导投资的智驾公司无一胜绩。
即便是毫末智行当初致敬的通用Cruise也倒在了2024年12月10日。
通用为这家公司累计投资超过10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700亿元),最终通用汽车可谓壮士断臂宣布,不再为子公司Cruise的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提供资金,相关部门将并入其他技术团队()。
战略调整的原因,一是自动驾驶出租车市场竞争激烈,二是Robotaxi业务消耗的时间和资源过大,公司必须考量内部资本配置的优先事项。
为什么传统主机厂自研智驾悉数碰壁,无一成功?
地平线CEO余凯向智驾网表示,在未来的两到三年内,还会有主机厂不断地尝试自研智驾,但最终80%的公司会放弃。
这背后的原因是基因不同,做制造业的和做软件的很难同频。
当然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即主机厂主导的智驾公司的产品很难被其他主机厂采用,实现规模化量产。
一个创业的新赛道能否成立,多数很难预判,它有随机性,但只有回头复盘才能发现它的BUG有时和它的优势一样是共生的。
03.
自动驾驶发展的三种模式
毫末智行CEO顾维灏曾将自动驾驶发展路线分为三种:Waymo模式、特斯拉模式和通用Cruise模式。
Waymo模式专注无人驾驶市场,独立主导无人驾驶发展路线,特点是安全性可以得到保障,但是缺乏主机厂设计生产,大规模商业化缓慢。
而特斯拉模式是从造车到自动驾驶,驾驶辅助功能量产到全自动驾驶智能硬件标配软件OTA升级。特点是商业化落地较快,但是安全性难以保障,完全自动驾驶预期不明朗。
通用Cruise模式走的是从量产乘用车到自动驾驶,乘用车从辅助驾驶到自动驾驶的发展路线同时拓展无人物流车和Robotaxi业务。特点是乘用车企业与科技公司优势互补,从而实现全自动驾驶的快速落地。
时间回到2019年,可以说在上述三种模式中,无论是资本还是众多观察者,无不认为通用的Cruise模式会走得更远。
Cruise不但是通用汽车的心头肉,同时也被微软、本田汽车等看好。
而毫末智行也在成立之初,既被资本看好,也借助背靠长城汽车,迅速有了营收,在2021年,其收入即达到了上亿元,彼时毫末智行董事长张凯向智驾网解释其营收构成时表示:「长城汽车带给毫末智行的营收目前占比达到60%,非长城集团的业务有40%。」
「毫末智行 2022 年将承担长城汽车 34 款待上市车型高级别辅助驾驶开发任务,占长城汽车全年待上市车型接近 80%,这些车型中 30%是标配,其余均是高配搭载,这样推断 2022 年长城汽车高级别辅助驾驶渗透率超过 40%。」
张凯彼时预计,在未来三年,毫末智行辅助驾驶系统搭载长城汽车的总量将超过100万台。
但在2014年11月5日,长城汽车向元戎启行投下 1亿美元之后, 毫末智行未来的命运即已走向另外一个结果。
2024年四季度,毫末智行经历一波近三 分之一的减员, 多位高管离职 。今年6月,再传出张 凯辞去了 毫末智行 董事长一职,不过张凯后来向媒体进行了辟谣。
不过事实上,张 凯是长城汽车一方在毫末智行的代表。
张凯曾任 长城 汽车技术副总工程师、智能驾驶系统开发部部长等职,其职业经历覆盖车辆安全工程、智能驾驶技术研发与商业化应用领域。
他代表的是长城汽车的利益,但有关张 凯的传闻出现,外界已预见到了今日的结果。
毫末智行投资人指控魏建军违背承诺投资竞品,没有选用 毫末智行的城市NOA方案,所言皆是事实。
但更残酷的事实是, 魏建军和长城汽车都等不及了。
对于任何一家创业公司,商业模式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产品的成熟度。
大卓智能、禾多科技以及毫末智行无一不败在其产品节奏与主机厂的厂品节奏出现了错位。
2023年 谷俊丽 在奇瑞芜湖总部首次亮相时曾表示: 「 让中国智能车跑在全世界的马路上 」 。在次年1月的生态日上,谷俊丽订下了 「 双百万 」 的目标:2025年实现国内装车量100万台、国际装车量100万台。
但不少智驾供应商向智驾网透露,众多由主机厂主导的智驾公司很多沦为方案集成商,将算法采用外包的方式由第三方智驾公司完成。
奇瑞正是在放弃大卓之后,投资了轻舟智航。
在主机厂需要其投资的智驾公司提供成熟有竞争力的产品时,悉数败给了第三方公司,另外,这些智驾公司的产品也无法保证与第三方公司的方案具备成本优势。
不少主机厂甚至抱怨, 「 我们 自己孵化的企业节奏比我们自己的研发进度还慢。 」
现在回头来看,最不被看好的Waymo模式,事实上在中国市场已催生了小马智行、文远知行两家上市公司,虽然他们尚未摆脱亏损,但现金流相对稳定,他们通过降维进入L2级供应商市场,实现了自我造血。
而特斯拉模式在中国的模仿者蔚小理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成功的,小鹏、理想的智驾体验在中国的所有品牌车型中稳居第一梯队。
那么车企要不要放弃自研呢?
一个已经清晰的结果是,中国的国有汽车品牌基本上已悉数放弃了自研智驾。
11月20日在广州举办的华为乾崑生态大会上,十一家中国主机厂品牌的代表站在靳玉志两侧,他们皆与华为形成了深度捆绑拥抱华为乾崑智驾。
唯一没有拥抱华为的央企中国一汽则在11月初以超36亿元的投资成为卓驭科技第一大股东。
不过,卓驭对外强调,其将保持独立发展,以独立法人实体运营,保持现有管理团队、技术路线与品牌战略不变。中国一汽作为战略股东,将主要通过业务协同与资源支持赋能卓驭。
主机厂保持多方下注无可厚非,但在瞬息万变的市场,面对技术路线的多变性,入局而不主导,不失为明智之举。
今天,智能驾驶即将进入L3的历史拐点,但自动驾驶的三种路线,是不是已经分出了胜负,相信各位局中人的答案并不一致。
毫末智行的终局也许只是一家创业公司的日常终局,它有代表性,同时也可能只代表它自己。
【关注智能汽车,关注智驾网视频号】
关注汽车的智驾时代上智驾网(http://autor.com.cn)
合作or新闻线索提供,联系邮箱:editor@autor.com.cn
下一篇
已是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