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震荡行情与弱预期环境下,ETF市场的资金结构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过去一个月,不同指数挂钩ETF的规模变动呈现明显分化,多个品种的低风险、低波动的债券类ETF持续扩容,分别录得数十亿元至百亿元不等的规模净流入。与此同时,沪深300、科创50、中证A500等宽基指数ETF,以及部分港股互联网、科技主题ETF则出现不同程度的资金净流出。
业内人士认为,在市场交投趋缓、增量资金有限的背景下,投资者配置更趋稳健,低波动、易申赎、具备“现金管理”属性的债券类ETF成为机构和个人提升组合稳定性的主要工具。高波动指数与科技主题在缺乏接力资金的背景下继续承压,资金更注重降低组合的整体波动率和回撤风险。综合来看,资金在ETF内部呈现“避险走强、进攻收缩”的格局,阶段性偏向安全垫与流动性管理。
低风险ETF持续扩容,债券类成主要增量来源
截至11月23日,ETF市场在过去一个月呈现明显的资金分化特征,规模变动显示投资者风险偏好持续下行。在主要指数挂钩的ETF中,增量资金更为集中地流向低波动、低风险的债券类产品,债券相关ETF成为本月规模增长的主要来源。
Wind数据显示,近一个月挂钩债券指数的ETF规模普遍提升,其中中证短融指数、中证AAA科技创新公司债指数、中证0—4年期地方政府债指数、中债—30年期国债指数挂钩的ETF分别增长106.67亿元、93.50亿元、52.18亿元和43.12亿元。整体来看,短端利率品种与中长期利率债均有资金加仓,表现出机构与个人投资者在震荡行情中对稳健资产的共同需求。
从单只ETF表现来看,低风险资产的吸引力更加直观。海富通中证短融ETF规模单月增长106.67亿元,为当前市场中扩容最快的ETF之一;华宝现金添益ETF增长89.31亿元,继续巩固其“现金管理类ETF”中的规模优势;天弘中证AAA科技创新公司债ETF增长56.04亿元,鹏华中证0-4年期地方政府债ETF增长52.18亿元,鹏扬中债-30年期国债ETF增长43.12亿元,海富通上证城投债ETF增长34.14亿元,均体现出债券类ETF的持续放量。
除债券类产品外,部分偏稳健的主题ETF也获得资金加仓。其中,广发中证港股通非银行金融主题ETF增长37.46亿元。业内认为,在交易热度下降的背景下,投资者对低波动类产品的配置需求上升,而ETF凭借透明、成本低、申赎便捷等特点,成为重要的风险管理与流动性管理工具。
权益类宽基和成长主题承压
与债券类ETF形成鲜明对比,近期权益类宽基指数遭遇资金净流出,部分此前备受交易型资金追捧的宽基产品出现回撤。
数据显示,近一个月挂钩ETF规模下降387.60亿元,为当前资金净流出规模最大的宽基品种;科创50指数挂钩ETF下降63.97亿元,挂钩ETF下降49.14亿元,挂钩ETF下降45.58亿元。
此外,部分科技类主题ETF也出现规模下滑。富国中证港股通互联网ETF近一个月规模下降84.49亿元,为科技主题ETF中规模下降幅度较大的产品之一;工银国证港股通科技ETF下降26.51亿元,华夏国证半导体芯片ETF下降24.45亿元,显示科技成长板块在资金端同样面临一定压力。
市场人士分析,由于ETF具备及时反映市场情绪的特性,其规模变化往往先行反映资金的风险偏好变化。从结构来看,资金撤离更多集中在波动较高、贝塔系数较高的指数产品上。
风险偏好下降,ETF资金注重稳健配置
从整体ETF资金流向来看,低风险资产持续获得增量,而成长及高波动品种延续净赎回,结构性分化愈发明显。
沪上一位基金评价人士指出,当前市场对宏观的预期仍偏谨慎,增量资金有限,使投资者在配置上更倾向于提升组合的稳定性,通过短融、低波动债券以及现金管理类ETF增强流动性和抗波动能力。
与此同时,市场交投热度下降,使此前活跃度较高的宽基指数与科技主题ETF难以获得接力资金,部分品种的规模回落反映出投资者短期降低杠杆、压缩高波动资产敞口的意愿提升。该人士认为,这一阶段资金行为更强调风险管理,无论机构的季度配置,还是个人投资者的仓位调整,都呈现出向稳健资产倾斜的特征。
展望后市,在市场情绪仍位于偏弱区间的情况下,低风险类ETF的规模优势或仍将延续。而成长及高波动赛道要恢复资金流入,则更依赖宏观预期改善、政策催化或流动性边际宽松等因素的出现。在相关条件尚未明朗之前,ETF资金流向大概率将继续保持审慎与分化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