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金晟赴港IPO:全球第二难逃价格战两年亏近10亿 产能利用率不饱和继续扩产是否明智?

财经 (3) 2025-10-24 17:45:36

  出品:新浪财经上市公司研究院

  作者:光心

  近日,锂电回收龙头广东金晟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广东金晟”)在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香港主板上市,、招银国际为联席保荐人。这是继其于2024年12月20日递表失效后的第二次冲刺。

  广东金晟虽为业内龙头,却也难逃近年锂镍市场价格战影响,毛利率纷纷转负,近两年半归母净利润累计亏损9.59亿元。自身回血能力受挫之下,公司不得不依赖债务杠杆维持运营,财务压力剧增。在难以忽视的价格和债务压力下,公司此次IPO资金拟用于扩产是否明智?

  全球第二难逃价格寒冬 两年亏近10亿

  广东金晟是中国内地最早从事锂电池再生利用的企业之一,其业务模式是将退役锂电池和锂电池生产废料进行“全组分”再生利用,用于生产三元电池及磷酸铁锂电池正极材料及负极材料的原材料等,这些产品将由下游客户重新制成锂电池,完成循环利用。

  从产品结构来看,公司主要产品包括碳酸锂、硫酸镍及硫酸钴。其中,锂再生利用产品和镍再生利用产品的销售额占公司总收入的79%以上。

  然而,由于近年锂、镍市场供需失衡导致价格波动,公司虽贵为全球第二大的锂电池回收及再生利用企业,其日子也并不好过。

  2022年到2025年上半年(下称“报告期内”),公司碳酸锂的期内平均售价由39.6万元/吨下降至5.9万元/吨,硫酸镍的期内平均售价由3.5万元/吨下降至2.3万元/吨。产品价格暴跌严重影响了广东金晟的业绩表现。

  一方面,公司营收缩量。2022年到2024年,公司碳酸锂销量增长近200%,硫酸镍销量增长超40%,对应营收却出现下降,2024年总营收仅有21.57亿元,约为2022年总营收的七成。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收进一步下滑5.83%至9.37亿元。

  另一方面,公司毛利率受挫。2022年,公司锂再生利用产品、镍再生利用产品的毛利率分别为31.2%、1.4%,然而,第二年公司主要产品毛利率便迅速转负,此后便一蹶不振。2023年到2025年上半年,锂再生利用产品的毛利率分别为-2.9%、-2.3%、-0.1%,镍再生利用产品的毛利率分别为-2.9%、-1.1%、3.2%。

  与此同时,高昂的管理及研发费用也在持续掏空盈利。

  报告期内,公司管理费用率和研发费用率持续攀升。2025年上半年,公司管理费用率和研发费用率已分别达到8.52%、5.59%,二者占营收的比例高达14.11%。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到2024年,公司的管理费用在持续上升,研发费用却呈下降趋势,报告期内除2022年,其余各年的管理费用均超过了研发费用,这种费用结构是否有利于公司培育创新能力、构筑长期竞争力?

  受制于价格压力带来的营收缩量、盈利承压,叠加费用高企的影响,公司归母净利润表现不佳。

  报告期内,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1亿元、-4.71亿元、-3.44亿元、-1.44亿元,近两年半累计亏损9.59亿元。

  债务压力和产能利用率不高情形下 继续扩产是否明智?

  持续亏损之下,公司的现金流造血能力显然不足。报告期内,广东金晟经营活动现金流分别为-7.17亿元、-5814.1万元、-1.87亿元、63.8万元。虽2025年上半年经营活动现金流转正,但同比下滑98.4%。

  在此情形之下,公司运营高度依赖借款。报告期内,公司资产负债率分别为48.53%、61.65%、74.79%、73.30%,流动比率分别为1.60、0.89、0.58、0.54,体现公司负债压力渐增。

  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短期借贷加长期借贷已达21亿元,对比之下,同期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有3661万元。

  在此背景之下,公司赴港上市,募集资金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用于支付江西省贛州市生产基地的用于处理退役磷酸铁锂电池的基地建设的部分开支;第二,用于拓展上游原材料资源;第三,用于加强研发能力及吸引人才;第四,用作营运资金及一般公司用途。

  然而,考虑到公司目前的业务及债务状况,继续扩产是否明智?

  一方面,报告期内公司综合产能利用率分别为74.1%、77.0%、78.2%、53.2%,今年上半年大幅下降是由于进行技术升级而限制了同期产量。在产能利用率始终不高的情形下,截至2025年上半年,广东金晟的合同负债仅1325万元,较期初下跌35.8%,而同期应付账款及应付票据达3.35亿元,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也达2.79亿元。未来公司是否有充足的订单来消化新建的产能?

  另一方面,当下锂、镍的价格压力仍存,上半年公司锂再生利用产品的毛利率仍为负值,即使新建产能充分消纳,又是否能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在当下公司债务压力日益显现的情形下,若锂再生利用产品的价格复苏不及预期,其财务压力或将进一步放大。

  券商研究表示,新能源汽车和储能市场的强劲需求推动磷酸铁锂材料需求持续攀升,磷酸铁锂正极需求增速有望超过锂电行业整体增速。当前磷酸铁锂行业盈利处于历史底部区间,具备出清条件。建议关注广东金晟后续IPO进展及锂电产业链产能出清情况。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