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雪球
事件背景与调查核心
中国市场监管总局于2025年9月15日宣布对英伟达实施进一步反垄断调查,主要针对其违反2020年收购迈络思(Mellanox)时作出的承诺。
具体违规行为包括
强制搭售:要求客户购买"GPU+迈络思网卡"套餐,否则限制第三方网卡性能(性能降低30%);
差别待遇:对单独采购客户加收30%溢价;
技术封锁:未履行保持技术接口开放的承诺。
直接业务影响
合规调整要求:英伟达可能需修改在华销售策略,包括解除硬件捆绑、开放技术接口等。参考2021年高通案例,整改周期约3-6个月。
财务处罚风险:根据《反垄断法》,最高可处中国区年销售额10%罚款(2024年英伟达中国营收103亿美元),理论罚款上限约10.3亿美元。行业测算实际罚款或在3-5%区间(3.09-5.15亿美元)。
供应链扰动:调查期间可能影响数据中心GPU交付节奏,但主要AI服务器厂商(如、浪潮)的中国订单仅占英伟达全球营收约10%,整体冲击有限。
市场反应与长期逻辑
短期市场波动:消息公布后英伟达美股盘前跌2.94%,但随后反弹,反映市场认为调查属"谈判筹码"(中美正就TikTok等问题谈判)。
技术替代可能性:尽管英伟达CUDA生态仍具不可替代性(市占率超90%),但华为昇腾910B等国产芯片已在部分场景实现替代,2023年国内AI服务器招标中国产芯片占比达35%。
地缘政治变量:事件凸显科技供应链"去风险化"趋势,可能加速中国客户采购多元化。但英伟达CEO黄仁勋强调"中国是重要市场",承诺持续提供优质服务。
结论与展望
此次调查更多体现监管常态化而非业务禁令,短期可能带来合规成本上升,但英伟达在中国AI基础设施中的核心地位暂难撼动。长期需关注两点:
国产替代进度(如思元590流片进展);
英伟达是否通过技术授权等方式满足监管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