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风科技港股IPO:递表前5天股东原价清仓离场 成立后连续5年盈利 为何2021年末累计亏损接近1亿?

财经 (4) 2025-11-18 17:10:04

  出品:新浪财经上市公司研究院

  作者:君

  11月14日,北京德风新征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德风科技”或“公司”)向联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日进资本(Sunny Fortune)担任独家保荐人。

  递表前5天,招商盈趣按4年前的入股价格清仓离场,由永康普华接盘其持有的全部股份,交易价格是否公允、是否涉嫌利益输送待考。

  主营业务层面,德风科技生产经营高度依赖人力成本,近年来员工数量虽大幅削减57.7%,但员工成本仍占总收入的近四成,盈利空间极为有限。事实上,报告期内,德风科技除2024年盈利552.20万元外,其余年份均处于亏损状态。

  有意思的是,多家专业媒体曾报道,德风科技自2015年成立以来实现连续盈利,并保持至2023年冲刺科创板IPO之际。这似乎与公司真实盈利情况截然相反。

  递表前5天股东按原价清仓离场

  德风科技是成熟的AI赋能工业物联网(AIoT)生产优化软件解决方案技术开发商,专注于助力中国能源、制造及混合行业实现能效提升、卓越运营、安全生产及可持续发展。报告期内,公司已完成超过约600个项目,主要服务于中国国有企业,客户大约超过200家,其中部分客户为电力及公用事业、石油天然气及烟草行业的领军企业,例如中国电网双寡头、三大石油巨头、烟草专卖企业。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按2024财年收入计,德风科技是中国第五大独立专业AIoT服务提供商,市场份额约为1.8%。按2024财年收入计,公司还是中国能源行业第三大独立专业AIoT服务提供商,市场份额约为9.9%。

  2015年成立以来,德风科技获得了不少机构的青睐,包括云启资本、创新工场、招商局创投、普华资本等机构。据新浪财经上市公司研究院统计,德风科技已完成5轮融资,共募集资金6.56亿元。截至2022年3月的C轮融资,德风科技投后估值达23.5亿元。

  2023年10月,德风科技与签订上市辅导协议,筹备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一年后,公司终止A股上市计划,并于近日向联交所提交上市申请,保荐人变更为日进资本。

  德风科技本次递表前夕,有股东套现离场。今年11月9日,招商盈趣将其持有的72.33万股股份(约占总股本的1.52%)转让给永康普华,代价为3000万元。转让完成后,招商盈趣不再持有公司任何股份。

  有意思的是,招商盈趣是通过2021年4月的B轮融资入股的德风科技,代价正是3000万元。而德风科技的最新估值为23.5亿元,据此测算,招商盈趣所持股份的价值约为3572万元,较入股成本溢价19.07%。

  那么,时隔四年半,招商盈趣为何要按“原价”清仓离场?是否有利益输送的嫌疑?

  截至递表,德风科技创始人王清杰直接持有公司27.74%股份,并通过担任天津动成长企业管理中心(有限合伙)和天津金龙杰企业管理中心(有限合伙)的执行事务合伙人,间接控制公司16.64%的股份;综上,王清杰合计控制公司44.38%的股份,是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此外,云启资本持股14.2%,系公司最大外部投资者。

  持续亏损却拿盈利能力出来宣传?

  经营业绩层面,报告期内,德风科技的收入分别为3.13亿元、4.42亿元、5.25亿元、1.59亿元,复合年增长率约为29.7%;经调整净利润分别为-4235.90万元、-872.40万元、552.20万元、-2857.50万元,整体上仍处于亏损状态。

  需要强调的是,德风科技采用劳动密集型模式,生产经营高度依赖人力成本,其技术“护城河”是否稳固有待商榷。同时,近年来,公司正在持续裁员节流。

  各报告期末,德风科技有1000名、826名、456名及423名员工,员工成本分别约为1.73亿元、2.11亿元、1.6亿元及6340万元,分别占同期总收入的约55.3%、47.6%、30.5%及39.8%

  根据36氪于5年前发布的报道,德风科技已服务数百家客户,年收入过亿,且连续5年是盈利状态。关于工业互联网企业难盈利的问题,王清杰表示控制研发成本以及精准的市场策略是企业盈利的关键。德风成立初期,团队通过调研国内外类似产品,尤其是对比了国外的C3IOT、Uptake、Predix的产品,从而快速明确了产品定位。而在市场拓展上,王清杰认为,To B领域扩市场不适合“烧钱”战术。公司需要基于清晰的市场定位,为客户精准解决问题。除了直接获客,德风也在跟运营商渠道合作。

  另据21世纪经济报道,德风科技后续若冲刺科创板,持续盈利是它的一大优势。典实资本(为德风科技C轮投资者之一)官微也曾透露,自成立后,德风科技在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持续处于盈利状态。

  可以明显看出,在德风科技冲刺港股IPO之前,多家媒体对其的宣传重点均是持续盈利能力,并且德风科技创始人王清杰对于“工业互联网企业难盈利的问题”有着独到见解。

  然而,根据德风科技招股书,截至2021年末,其累计亏损已达9448.4万元,到了2022年、2023年,也都处于亏损状态。前述报道似乎与公司真实盈利情况不符。

  这背后,德风科技是否涉嫌夸大宣传,或者以虚假广告等不正当手段诱导、误导投资者?

  持续“失血” 现金流状况堪忧

  近年来,德风科技处于持续“失血”状态,各期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1.73亿元、-1.93亿元、-6417.2万元及-3680.1万元,累计净流出约4.67亿元,超出同期亏损总额。

  这主要因为合同履约成本、合同资产及应收账款占用了大量流动资金。截至2025年6月底,德风科技合同履约成本、合同资产及应收账款分别为6431万元、3.94亿元、2.14亿元,合计6.72亿元,占流动资产的88.98%,占总资产的88.49%

  报告期内,德风科技的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分别为139天、110天、112天及217天,经调整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分别为182天、215天、315天及653天,呈逐年升高态势。

  德风科技解释称,公司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延长主要是由国有部门的客户所造成。国有部门客户的典型结算期限通常较长。倘若政府资金发生任何变化,导致公司的国有部门客户在各自的信贷期内延迟付款,或因任何原因无法悉数结算付款,这进而可能会导致减值亏损拨备并影响公司的现金流。

  2025年上半年,德风科技的经调整应收账款周转天数远高于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公司的两名国有企业客户要求延长结算审批流程。

  报告期内,德风科技就应收账款确认的减值亏损分别约为600万元、700万元、1070万元及1610万元,呈逐年增长趋势,反映坏账风险持续升高。截至2025年6月底,账龄超过1年的应收账款7065万元,占应收账款总额的33%。

  此外,合同资产能否顺利转为应收账款并收回,受客户内部审批流程、财政支付计划、项目计量标准、工程变更审批等多种因素影响。即便客户是地方政府,理论上信誉较好,但在极端情况下(如地方财政紧张、政策调整),仍存在无法及时或足额收款的风险。

  报告期内,德风科技账龄超过两年的合约资产分别为1298.43万元、1.31亿元、9803.71万元及9378.18万元,分别占同期合约资产总值约12.5%、57.4%、22.0%及23.8%。

  由于经营现金流量不足,德风科技高度依赖股东出资以补充流动资金需求。截至2025年6月底,其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剩4398.9万元,较年初大幅减少51.31%。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