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网易科技)
京东集团在第三季度交出了一份喜忧参半的业绩报告。尽管收入与调整后净利润双双超出市场预期,但其核心盈利能力正面临显著压力,主要原因在于对外卖等新业务的巨额投入侵蚀了运营利润,同时其传统的电子与家电业务增长也出现放缓。
据追风交易台消息,京东第三季度实现收入299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高于市场预期。调整后净利润为58亿元人民币,同比下滑56%,但仍显著超出分析师预测。然而,摩根大通分析认为,这一盈利“惊喜”主要得益于股权投资收益和其他收入等“非主营业务项目”。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反映核心业务健康状况的调整后运营利润骤降至2.11亿元人民币,远低于摩根大通此前17亿元的预估。该行将此归咎于外卖与即时零售业务带来的、超出预期的履约开支。
瑞银同日发布的报告亦表达了相似观点,认为尽管核心零售业务表现稳健,但被新业务的亏损所拖累。分析师指出,市场短期内将聚焦京东管理层对外卖业务投入的表态,这被视为影响公司未来盈利能力的关键变量。
新业务“烧钱”不止,外卖投入拖累运营利润
根据摩根大通的分析,京东新业务的亏损是导致其三季度运营利润承压的最主要因素。报告数据显示,包括外卖在内的新业务板块,其运营亏损在第三季度环比扩大约10亿元,达到154亿元人民币,比该行预期高出超过20亿元。
巨额投入的背后是京东对新增长曲线的渴求。瑞银研报指出,京东管理层仍“高度致力于”外卖业务,并将其视为一项长期战略举措,旨在利用京东在供应链方面的核心能力。
尽管投入巨大,但分析师也看到了改善的迹象。瑞银预计,得益于外卖业务单位经济模型(UE)的改善和稳定的订单量,第四季度新业务的亏损规模有望环比收窄。然而,报告同时警告,公司在京喜和国际业务上持续加码的投资可能会部分抵消这一改善。
核心零售引擎减速,电子家电业务增长放缓
京东赖以起家的核心业务——电子产品及家用电器,在第三季度显现出增长疲态。摩根大通和瑞银的报告均重点指出了这一风险。
数据显示,该品类的销售收入同比增速从第二季度的23%大幅放缓至第三季度的5%。瑞银在其报告中称,尽管iPhone等手机产品的销售依旧强劲,但家用电器业务在第四季度将面临更严峻的增长基数挑战。
不过,日用百货品类的强劲增长为京东零售业务提供了一定的缓冲。摩根大通的报告显示,日用百货销售额同比增长19%,增速较第二季度的16%有所提升。瑞银也指出,超市、时尚和健康等品类均实现了两位数增长,管理层对第四季度维持这一势头保持乐观。
增长亮点:AI驱动广告与市场平台收入提速
在核心业务面临挑战的背景下,京东的平台及广告业务成为财报中的一抹亮色。京东的市场平台与广告收入在第三季度同比增长24%,增速较第二季度的22%进一步加快。
瑞银分析师认为,这一强劲增长主要由两大因素驱动。一方面,平台流量持续改善,用户活跃度与购物频率同比提升超过40%;另一方面,京东不断优化的“AI驱动的广告工具”及流量分配效率,成为了可持续的增长动力。
摩根大通表示,尽管财报数据可能对股价有温和的正面作用,但市场焦点将落在管理层对新业务投资的论述上。
瑞银则认为即时零售领域的激烈竞争、外卖业务亏损收窄速度的不确定性,以及今年第四季度到明年上半年面临的高基数,都可能限制股价的短期上行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