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华夏时报微博
华夏时报记者 张玫 北京报道
上海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光证资管”)日前发布高级管理人员变更公告,宣布任命车飞为公司副总经理,任职自2025年9月8日起生效。
针对公司人事变动等问题, 《华夏时报》记者9月9日向光证资管发送采访函并致电,接电人员表示采访函已经转入相关部门,截至发稿,记者未收到回复。
高层职务持续调整
公开资料显示,车飞毕业于英国雷丁大学,职业生涯涵盖信用评级、保险资管及证券资管等多领域。他曾任职于联合资信评估有限公司、阳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财富管理中心,以及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资产管理部。2017年加入光证资管后,车飞先后担任总经理助理、固定收益研究部总经理等职务,在固定收益投资及研究领域具有丰富经验。
光证资管表示,此次高管任命符合《证券基金经营机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从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等相关法规要求,未来将继续优化治理结构,提升综合资产管理服务水平。
今年8月份,光证资管在人事变更上完成了两件大事,一是正式完成法定代表人变更,二是董事长变更。
公告显示,经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核准,自2025年8月27日起,该公司法定代表人变更为乔震。乔震具有多年金融行业管理经验,硕士学历,自2012年8月加入公司以来,历任产品与机构业务部总经理、总经理助理、副总经理等职务,现任公司董事、总经理。
今年8月21日,光证资管发布高级管理人员变更公告,宣布熊国兵因工作职务调整不再担任公司董事长职务,由公司董事、总经理乔震代为履行董事长职责。
权益产品近期表现突出
天天基金数据显示,截至9月9日,光证资管的管理总规模达到316.53亿元,共运作31只公募基金产品,投研团队由8位基金经理负责运作。
从历史数据来看,自2022年初至2025年中,该公司净资产规模整体呈上升趋势,由244.49亿元逐步增长至当前水平。自2024年四季度起,公司净资产规模冲高至318.59亿元以上,此后则一直维持在300亿元以上,业务发展进入相对稳定阶段。
《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光证资管在管的31只产品近一年收益全部为正数。天天基金数据显示,光证资管旗下多只权益类基金近期表现突出,部分产品近一年回报率超过50%。
其中,由基金经理孟巍管理的“光大阳光启明星创新驱动主题混合”A、B、C三类份额,截至9月8日,近一年收益率分别达到51.74%、50.90%和49.71%。与此同时,其管理的QDII产品“光大阳光香港精选混合”同样业绩不俗,人民币A、美元A、人民币C类份额近一年回报达46.97%、46.89%、46.10%。此外,由李公民管理的“光大阳光智造混合”及饶于晨管理的“光大阳光混合”等产品亦表现稳健,近一年回报多数超过30%。
固收类产品方面,“光大阳光添利债券”作为混合二级债基,近一年回报超7%,在稳健运作基础上实现了优于纯债型产品的收益。而短债产品如“光大阳光稳债中短债”等则以控制回撤和流动性管理见长,符合低风险偏好投资者需求。
券商资管在市场中有其独特的优势与劣势,济安金信基金评价中心主任王铁牛对此进行了深入剖析。在优势层面,券商资管具备三大显著特点。其一,资源整合能力突出。以光大资管为例,凭借券商强大的业务体系,能够高效整合投行、营业部等多方面资源,在产品销售环节形成强大合力,极大提升了产品推广与销售的便利性。其二,产品设计灵活且投资范围广泛。券商资管在资产配置上拥有更大自由度,不仅可涉足标准化资产,还能配置非标资产,像信托贷款、未上市股权等均在投资范畴之内;而公募基金的投资范围则相对局限,主要集中在标准化资产。其三,定制化服务能力出色。券商资管能够依据客户不同的风险偏好和期限需求,量身定制“多资产、多策略”组合方案,有效规避了公募基金因仓位限制而带来的投资僵化问题,为客户提供更具个性化和针对性的投资选择。
然而,券商资管同样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劣势。“其一,投研人才吸引力受限。在投研领域,部分券商资管机构的市场化激励机制不够完善,相较于公募基金而言,灵活性有所欠缺,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顶尖投研人才的吸引力,不利于构建强大的投研团队。其二,合规成本显著增加。随着公募化转型的推进,券商资管需要满足与公募基金相近的严格信息披露和监管要求,这使得合规成本大幅上升,给机构运营带来一定压力。其三,税收政策优势不足。在税收方面,券商资管的公募类产品无法享受公募基金特有的买卖差价免税、分红免税等优惠政策,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产品的竞争力。其四,产品流动性欠佳。部分券商资管产品设有较长的封闭期或特定的开放安排,导致产品在流动性方面相对受限,与公募开放式基金便捷的申赎流程相比,客户资金进出的灵活性明显不足。”王铁牛称。
责任编辑:麻晓超 主编:夏申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