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晚间,(600594)披露收到贵州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出具的《暂停生产、销售通知书》,要求公司立即停止小儿止咳糖浆的生产和销售。
二级市场上,公司股价已连续三天下跌,8月6日早盘一度跌超6%。
公告显示,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在检查中发现,益佰制药存在“个别记录未如实填写”和“部分电子数据未能采用可靠方式记录”的缺陷。经综合评定为“不符合”标准,触发了此次暂停生产销售的监管措施。
生产记录的真实完整性是药品安全的生命线,尽管公司强调小儿止咳糖浆在益佰制药产品线中占比微小——2021年至2024年该产品收入分别为342万元、432万元、838万元和151万元,占公司总营收比例从未超过0.3%。
合规问题频发:从生产违规到商业贿赂
《财中社》发现,益佰制药的合规问题远不止于生产管理。
2024年4月的艾迪注射液事件中,监管部门发现了一系列严重违规行为:药材提取未按工艺规程操作、药材未经净制直接投料、生产记录不完整且存在涂改、在未经确认的冷库存放关键物料等。
处罚力度空前,彼时公司被罚款200万元,法定代表人窦啟玲被罚没383.6万元,生产负责人和质量负责人梁建琼、邓思雄分别被罚没168.6万元和68.5万元,罚没总额超过820万元。
就在小儿止咳糖浆事件前一个多月,益佰制药还卷入了商业贿赂丑闻。据《财中社》此前报道,6月18日,安徽省医药价格和集中采购中心通报了2024年第一、二季度医药商业贿赂案件,益佰制药赫然在列,详见《安徽发布对医药商业贿赂案件进行信用评级处置企业名单,含益佰制药、华润医药等》。
早在2020年6月,裁判文书网公布的《李某受贿、单位受贿一审刑事判决书》也涉及益佰制药。
判决书显示,2012年10月至2015年7月,时任淄博矿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心医院副院长、双某分院院长的李某,收受益佰制药等公司原业务代理王某给予的相关药品回扣29.7万元。李某因受贿罪被判有期徒刑三年十个月,并处罚金20万元。
在商业贿赂背后,《财中社》注意到,益佰制药销售费用高企。财报显示,其年度销售费用最高曾经达到20.45亿元,最近几年虽然较峰值有所下降,但依然维持在较高水平,2022-2024年分别为11.96亿元、12.38亿元、10.97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43.72%、43.91%、50.45%。
益佰制药销售费用过高问题,也曾经引来监管部门的关注。上交所2023年6月发监管函,要求益佰制药说明销售费用支付对象是否涉及经销商、关联方等,相关方与公司经销商、关联方是否有资金或业务往来,以及公司是否存在变相利益输送等情况。
多重监管处罚接踵而至,勾勒出一家中药企业在合规管理上的系统性缺陷。
业绩过山车,核心产品折戟
益佰制药成立于1995年,2004年登陆上交所成为贵州省首家上市民营企业,主营业务包括OTC、处方药和医疗服务,具体产品有艾迪注射液、复方斑蝥胶囊、注射用洛铂、艾愈胶囊等。
公司曾凭借艾迪注射液等核心产品风光无限,这款抗肿瘤中药注射液2014年销售收入曾达15亿元,位居抗肿瘤中药注射液单品销售第二位。
但公司近年发展轨迹充满波折,从2013年开始的大规模并购战略埋下隐患。2018年,公司因计提10.19亿元商誉减值导致亏损;2022年再次计提6.14亿元商誉减值,当年亏损达4.38亿元。
在核心产品面临监管压力后,益佰制药尝试转型突围:投资绵阳富临医院、辽阳中奥肿瘤医院等民营医疗机构,布局大健康产业,但这些转型举措收效甚微,未能弥补核心产品缺失带来的业绩缺口。
随着国家对中药注射剂监管日益严格,益佰制药的困境折射出整个中药注射剂行业面临的挑战。中药注射液上市后再评价工作推进艰难,一旦进入常态化,国内势必将淘汰一批产品,影响一大批企业。
益佰制药的财务困境早已显现。2020年至2024年,益佰制药归母净利润如同过山车,分别录得2.2亿元、2.44亿元、-4.38亿元、1.03亿元、-3.17亿元,2025年一季度延续颓势,亏损939万元,盈利能力的不稳定反映了公司经营模式的脆弱性。
公司日前发布的业绩预告显示,2025年半年度预计亏损1770万元至2124万元,这已是连续多个报告期亏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