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硅股份三年累亏超30亿,财务总监频繁更迭藏风险

财经 (20) 2025-07-29 09:32:51

半导体“独角兽”上海超硅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超硅股份”)科创板IPO于6月13日获得受理,公司拟募集资金49.65亿元用于产能扩张、材料研发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需要指出的是,超硅股份连续三年亏损,截至2024年末,公司累计未弥补亏损39.72亿元。另外,据SEMI统计,2025年至2026年,国内12英寸半导体硅片产能将显著增长,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超硅股份扭亏难度增大。

三年累亏超30亿元

据招股说明书,超硅股份主要从事300mm、200mm半导体硅片的研发、生产、销售,其300mm半导体硅片生产线于2018年开始建设,2020年第四季度300mm硅片正式对外供货。

2022年至2024年,由于超硅股份300mm一期产线产能持续爬坡,二期产线尚在建设中,以及折旧费用增加,规模效应暂未充分显现,导致公司长期处于亏损状态。

报告期,公司的营业收入分别为9.21亿元、9.28亿元、13.27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8.60亿元、-10.41亿元、-13亿元,累计超过32亿元,亏损金额持续扩大;上述期间,公司归母净利润累计亏损也超31亿元。而且,截至2024年末,公司累计未分配利润为-39.72亿元。

需要指出的是,2024年6月,超硅股份刚刚完成20亿元C轮融资。但2024年年末,公司账面货币资金仅有9.48亿元,短期借款3.82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16.91亿元,长期借款46.10亿元,有息负债高达66.83亿元。如此之高的有息负债,每年的利息费用都以亿计,2022-2024年分别为1.85亿元、2.75亿元和3.13亿元,逐年攀升趋势一目了然。

另外,2022年至2024年,超硅股份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5.91亿元、-4.35亿元、-3.89亿元,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23.63亿元、-29.98亿元、-14.35亿元。

从数据来看,超硅股份造血能力不足,需要依靠融资以及有息负债来满足产能建设、运营对资金的需求。因此,公司急需上市融资输血。

据招股说明书,超硅股份拟募集资金49.65亿元,分别用于集成电路300mm薄层硅外延片扩产项目、高端半导体硅材料研发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超硅股份拥有设计产能70万片/月300mm半导体硅片生产线以及设计产能40万片/月的200mm半导体硅片生产线。目前,公司300mm半导体硅片产能为19.17万片/月,200mm半导体硅片为31.52万片/月。

在建产能以及募集项目建设完毕后,预计到2026年,公司300mm和200mm硅片合计产能能够达到80万片/月以上,按照300mm与200mm硅片1:2.5的比例粗算,公司设计产能已经完全建设完毕。

需要关注的是,通常情况下,面向半导体制造常规应用的抛光片、外延片产品认证周期一般为6-18个月甚至更长。这意味着2024年至2026年,超硅股份近半产能仍将处于产品认证与产能爬坡阶段,固定资产折旧以及低价的测试片将拖累公司整体业绩。

另外,产能的持续扩张所带来的竞争加剧可能进一步扩大超硅股份的亏损。

目前,半导体硅片价格低迷,国内主要厂商毛利率处于低位。2024年,(688126)毛利率为-10.14%,(605358)毛利率为-1.82%,西安奕材毛利率为5.49%,超硅股份毛利率为-3.31%。

超硅股份乐观预期300mm硅片各类型产品价格将上涨至市场平均水平,同时,随着公司外延片占比的提升,300mm硅片整体单价将持续增长至2027年并保持稳定。

产品的价格由需求、供给共同决定,根据SEMI统计,全球300mm半导体硅片8成以上的市场份额被海外厂商占据;预计到2026年,全球300mm硅片需求将超过1000万片/月,中国大陆地区需求将超过300万片/月。

据西安奕材招股说明书,公司已将第一工厂50万片/月产能提升至60万片/月以上,2026年第一与第二工厂合计可实现120万片/月产能,可满足中国大陆地区40%的300mm硅片需求。

提前登陆资本市场的沪硅产业也在进行扩产,预计到2026年,其300mm半导体硅片产能将达到105万/月。

从现有产能规划来看,预计到2026年,西安奕材、超硅股份、沪硅产业、立昂微、等硅片厂商300mm硅片合计产能已经超过中国大陆需求。如果不能顺利抢占国际厂商市场份额,国内300mm半导体硅片或将陷入新一轮价格战。

表决权风险与财务总监离职

《财中社》注意到,超硅股份是一家具有特殊股权架构的公司,实际控制人陈猛及其控制的上海沅芷、上海沅英仅分别拥有超硅股份0.71%、10.60%、0.47%的股份,合计持股比例为11.78%。

通过表决权差异安排,陈猛及其控制的上海沅芷、上海沅英所持的1.38亿股份设置为特别表决权股份,剩余股东所持股份为普通股份,前者拥有表决权数量是后者的8倍。

因此,实际控制人陈猛控制的表决权占超硅股份表决权总数的比例为51.64%,对公司具有绝对控制权。上市成功后,陈猛的股份有所稀释,但仍有着近半的表决权,这可能导致公司决策脱离股东监督。

另外,超硅股份财务总监两次发生变动。据招股说明书,2023年3月至2024年9月,公司财务总监为刘旺。而且,在此期间,公司正处于上市辅导期。

2024年9月至2024年12月,超硅股份财务总监变更为王锡谷。需要指出的是,在王锡谷担任公司财务总监期间,超硅股份披露《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辅导备案报告》。

2024年12月,王红梅接替王锡谷成为超硅股份新一任财务总监,并担任该职务至今。在此期间,公司完成上市辅导,并于2025年6月13日递交《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招股说明书(申报稿)》。

除了财务总监,超硅股份董秘也在上市辅导期间发生变动,2024年9月,其董秘王全胜离职。接替该职位的为敖传龙,其曾为投资银行部高级经理,需要指出的是,超硅股份原上市辅导机构正是中金公司。

董秘和财务总监是公司对接资本市场、管理财务运作的核心人物,且财务总监集各种责任、风险于一身,在IPO申报的关键时期相继离职,不仅影响公司上市准备工作,更可能表明公司内部存在分歧。尽管公司已完成辅导验收,但这一非常规人事变动仍被监管机构和投资者视为重要的风险信号。

THE END